按:本文转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原副局长臧杰斌的一篇文章。臧杰斌同志长期从事领导文稿起草工作,思维层次高,文字功底深,堪称领悟领导意图和拿捏文稿尺度的高手,他的经验体会值得悉心揣摩和体悟。
* C. ^9 K) r- Y% k4 o% G3 ]
) K- g. _8 h6 n
& k6 R; ?* r& o5 P1 D, m* `/ B2 O( Q o
6 }" t! [9 h' L( Q( z- o
3 L) M. [* N/ C9 L' N! [
谈文稿服务中的几点体会
! q# t+ t2 Y. }1 K! D! F1 ^( [0 `6 Z; D2 K! \
3 K$ O$ ? J# G& f2 w! F3 e* E" ~$ ]( u% @0 @4 d
起草文稿的过程,是一个提高认识、锤炼思想,分析问题、找准原因,提出措施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其中体现着起草者的以文辅政水平和参谋决策能力。这里,结合自身实践,谈一下文稿服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,与大家交流。
. c( }! X) C8 e7 W; K
( S5 m! @6 o% l9 a; R
% k( }7 _1 e0 _
+ ]5 k6 { u9 b' V* a d- i领会与拓展 / _& ^& {% { o9 [' P
7 X S0 q: O* F5 \ Q* T- u
8 Z0 \0 V8 f" r! t' @4 S
( B3 j% [7 j# L/ s: w
1 a; c6 O4 ]+ y' i% ~3 ? F" y( o, r) G: h2 }& r) j
吃透、摸准和领会、拓展领导意图,对机关干部写好公文特别是写好领导的讲话稿,尤其重要。 / O4 X1 ?, L( J
3 t6 U! p1 c3 L/ T3 A- r( w
2 W( o- A- g4 N- D4 ]
! v; o- B; U- k3 n# E
要善于分析领导的意图。一要十分了解领导的脾气和性格,一般的处事原则、方法和工作习惯,尤其要注意了解其某些特殊的表达方式。二要尽量多地接触和观察领导处理各种事务的思路、方法和技巧,无论其是否与己有关。三要广泛收集和了解机关内部的多种背景情况和材料,注意查阅各种档案资料。其中,特别要注意观察领导是怎样处理具体问题的,逐步总结积累经验教训。要努力做到:当领导对某项工作有了某种思维萌动时,能有所共思;当领导酝酿某项工作时,能不谋而合;当领导作出某项决策部署时,能心领神会。能做到这些,非一日之功。
* I" j2 z: T/ x7 t/ E
& ]$ b) }) B; l4 e / s, q$ }/ e& k
! S+ s' T, g0 P+ U: `, V. j6 k
! d8 Q8 p: @1 i3 Y( S( D! ? ?5 ]$ C
要善于捕捉领导的意图。不论领导的意图如何隐晦、朦胧,总是要依附于某种媒介以“恰当的表现方式”传递出来。有时我们从领导在文件中的某一句话下面作标记这样的小事中,也可以分析出领导对文件中涉及问题的态度以及重视的程度。在某些特殊场合,领导的一个手势、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或一句话,也能表明领导的某种意图。因此,要细心揣摩,从领导的一言一行中把握其心态,了解其心理。
* |$ K% B# V" U; o7 \1 s! O& x4 l/ z/ ]6 g/ K
7 ?4 ^+ N$ I' I: @( f, r) Y4 U( @1 E0 [2 @& Q J5 I; O. l5 p6 ~1 o
要善于判断领导的意图。这需要下级具有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,经常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,增强对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适应性。比如,随领导参加会议时,可以设想,假如你是领导你将如何讲话,再看领导是怎么讲的。如果该讲话稿是由你负责起草的,就更要注意领导是严格按照稿子讲话,还是有所取舍、有所发挥甚至另起炉灶。认真比较、反复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,就能从中找出与领导的差距。 % \3 ]/ ^- W4 [: o* r B7 \
$ O: Y9 V, a. D; ], S% V
* Y& j$ B0 O- f+ H3 t7 o! ?- O
0 s* I! P- [' B4 z) [' m+ a要完善和深化领导的意图。从表达的内容来看,领导的意图一般分为两种:确定性意图和非确定性意图。所谓确定性意图,是指领导经过思考、酝酿已经定型的意图。所谓非确定性意图,是指领导在决策前的思考中产生的尚不明晰、不太成形的某些意向。 - c: S& Q. y% Y; N& ?
" K2 K" a* _+ K) r. f* Y4 F
6 |+ ~2 v' k$ ?& I! p& }) g; B5 K ^/ c) u# @# J5 }+ p9 G3 f2 w
领导在情况尚不完全掌握、事态还不明朗、时机还不成熟时,往往不会急于形成自己明确的意图、判断和系统的工作方案。此时,文稿起草者不要操之过急,要注意观察,在密切关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,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,沿着领导的最新思路做好完善和深化工作。那种原话直录、照搬照抄、依葫芦画瓢的做法,表面上看是对领导尊重,其实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。为此,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:
. i* |) a% h/ j3 k! M H" u7 _* t& j/ k) K- ~& v$ S6 |
# o- |, O/ K' c7 k: P9 o% @9 X) t
善于拾遗补缺。领导交代的意图或许只涉及某项工作的一个侧面,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,但领导没有明确交代。这种情况下,文稿起草者就要善于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充实领导的意图,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。 8 ~8 o9 h7 O. ]9 i* T
7 d1 s& @ Z" _8 o/ T6 Z
( R' |; [5 T. r$ b( G5 ]% G
`/ X4 j: u+ v/ i5 e善于提炼升华。在研究新情况、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,有时领导只讲一些感性认识,来不及从理性的高度进行阐述。这就需要文稿起草者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延伸思考,把感性的东西升华为理性的东西,从而使文稿趋向深刻鲜明。 2 p* O# q# L& k5 s& {8 W
; W3 U$ X0 B) P3 q1 w, e; H% Q, x
% a5 n" X, c* j) Q+ p. z& A/ M% I& X. P4 ?
善于连贯思考。领导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闪光的思想和独到的观点,文稿起草者要善于对这些尚未成形的、分散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思想进行连贯推理、归并整理,使领导不够明确的意图变成明确的意图,一般化的意图成为有特色的意图。
; l, b V4 S9 z0 e ~8 P+ d/ L( y4 l/ W2 ^
/ { r) B( S( d! y; h5 U
) p3 `+ c" f4 `3 o3 s合理调整修正。领导的有些意图可能只是初步的设想,本身还不够完善;有些意图由于客观事物、客观情况发生变化,变得不切合实际;有些时候可能难免对个别细节考虑不周,甚至有的意图本身就不正确、不全面。这就要求文稿起草者不能一味盲从、逢迎,要避免无原则地认同,做到有针对地弥补。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,在不违背领导总意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和修正,这样才能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,符合客观实际。
( \( ?" N# x, d6 }* v3 a" I8 B! A' H5 d2 C7 R* u/ ]; l
, S) W- p+ |/ M0 i# F' k, Z
! W, }" M* R9 X+ F. b' J
筋骨与皮肉 1 E$ s* d# ?4 F% w2 \2 B
0 @4 t: v$ s4 l! a' \6 D
" ?' N# M1 T, ]
7 p7 o/ p. ^1 U% z K9 I' Z文章也像人一样,有其筋骨皮肉。所谓筋,就是公文的立意、思路;所谓骨,就是公文的结构、层次;所谓皮,就是公文的格式、规范;所谓肉,就是公文的语言、论述。筋骨决定皮肉。对一篇好公文来说,筋骨是根本性、决定性因素。
$ @ T: a# N: v6 D: r/ e* k
7 Z1 Y. E6 n; ~9 f
" R6 ]2 M2 m8 W1 R/ p* y" _" J) K& L: G, I! d: I. n/ p
(一)文章的立意要高 ( U+ V- P9 z+ D0 h
7 E1 ]- U) f1 G$ z
' Q3 W" t3 M0 a) c: z+ [( I4 e. ~# Q8 ?0 T& m4 [9 i
$ T5 m0 s% {/ ?7 i y1 ~
( v0 @" B9 `4 f F“立意”之“意”,是指文章的精神、气质、风骨、神韵,是统领全文、贯穿全篇始终的灵魂。立意高,文章才能显得大气,文章的思路才能打开、才能清晰,文章的语言才能拿捏得当。如果立意平淡,文章在起跑线上就算是失败的。 5 x+ p5 o, I4 R& m# R" j2 s
! P _4 _+ O% q8 } # v# J8 c, b4 g+ V" |6 Z
# e; p' }& C3 N; x
要学会“画老虎”。在起草和修改文稿时,要有虎一般的威风和气势,多一点全局观、战略观。有画虎之心,还得有画虎之技。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止就事论事。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要学会“跳出来”,尽量摆脱具体材料的羁绊,提炼出总体思路和带有倾向性的观点。这就要求在实际动笔的时候,注意将叙事与明理结合起来,在陈述具体事物的基础上,揭示事物的本质,将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、完善与归纳概括,提出原则性意见。 + X$ e0 V# b; }" _: \2 s6 `/ P0 y
8 u3 w w0 e7 o1 m" ]' r
' v; r: s9 i9 ~# d) C% [
2 u. T9 c* Z3 `- B" X
要学会“嚼甘蔗”。要想实现“画成老虎”的雄心壮志,还得有“慢嚼甘蔗”的作风。写稿子的人,常把构思比作“嚼甘蔗”。谈到“嚼甘蔗”,似乎人人都会,其实不然。不善于“嚼甘蔗”的人,心急气躁,大咬一口后,随便嚼上几口就吐了。而善于“嚼甘蔗”的人,不急不躁,细嚼慢咽,甚至有时会停下来,细细地品一品。定立意、出思路、拟提纲也是这样。不断打腹稿,不断修正完善,掰开揉碎,千回百转,殚精竭虑,等把思想嚼烂了、嚼透了,就会自然而然地“一吐为快”。
4 T+ O, C# L, i2 t t$ L( h9 w" Z0 {9 P
8 V$ u* _, r/ F& N
8 d$ i$ z1 [9 E0 q* L
( U6 l! Y# ?' _- U! X
1 Q8 j- H% U; o+ y/ J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