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篇:
3 `$ ?- l9 ?* U* |: d
Y1 w5 {. p# o+ g! F* @9 Q/ w. ^/ u 4 \" H- `' S9 U* A
( F! \( d8 Q8 v公文材料有它自己的语言特色,总的来说就是,于平淡中见功力。总体要求是: 5 r: v9 A/ R( l* t7 z( |* l
$ F8 u6 [3 N0 b+ v* {. z6 T7 ]
“情况确实,观点明确,表述准确,结构严谨,条理清楚,直述不曲,字词规范,标点正确,篇幅力求简短。” 6 t7 X: L1 W2 i! i0 w
3 |3 ^ c* a1 S, A8 W. y9 ]' \通俗的讲就是准确、简朴、庄重,要符合文体和文章使用机关和个人的地位。 3 Y" v2 t) L; O# t- `5 w% s" r, \$ z$ h
9 } b8 h& l8 ^0 f
那么在具体实际行文中,容易犯几个错误,其主要表现有口语化倾向、感情化倾向和幼稚化倾向:
- T! M6 T7 [) S! J7 z9 p
% n& @% D8 B# ]- `第一,口语化。 1 }( R$ F5 c. _* r
: }( S- H& p4 l1 T& a u语言是传情达意的,我们在写公文时,特别是刚入门的起步阶段,很容易怎么说就怎么写,因为这是最方便快捷和符合习惯的,但是公文和口语不同,公文中大量使用口语化语言,会显得随心所欲,失去了公文庄重严肃的特色。
0 W- K& } B0 \, D5 s1 K
9 P( F ?% Y4 m0 o* l4 ]1、滥用方言。
6 Y$ O3 }. h5 W3 \0 U9 c5 J4 x7 s* G8 m* C4 N
先说正面例子,比如现在公文中常见的“确系”——“90后女官员确系违规提拔”,“显系”——XX材料显系伪造。这就是广东话系的妙用,也符合古汉语的一些要求。但是相反,比如,类似炒鱿鱼这样的词,可以口头说,但是不宜写到材料中。 8 E% Q) b! u- C( ?; z" r* b
2 f( A1 x* c( y- x+ q
2、滥用俗语俚语。
$ P, t' t4 H& i' ~7 q$ L+ k$ ~% v! I: E. ~( P2 [: l
类似“时间飞逝,日月如梭”,用在正式公文中,就给人一种近乎油腔滑调的感觉。
- K2 B( \ A4 v- I- Y3 \; K) o, ?3 b
3、滥用缩略语。 ' ~& ^9 U" g$ O) B
) z- n5 q: |9 ~* e 有些缩略语是约定俗成的,已为大家熟悉和公认的,可以使用。如:“十八大”、“全国人大”、等等。但在公文中,要尽量说清楚。比如人大,既可以表示人民代表大会,也可以表示人民大学。与此同时,不可自己生造一些难解其义的缩略语,以免影响公文的效果。比如,我们说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,口头这样讲没有问题,但是落实到材料中,最起码加上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,等等。
( m% C4 ?8 @' p: D& S& S; F3 _' i j% N
6 @- S% t: h! s N* T9 g, C! Q
+ N( D5 W5 H) u9 y% f第二,感情化。 7 T, [0 i2 d! p& T
' A$ Y0 {2 | X在生活中,我们常为了突出自己的表达,会用偏感性的词,但是在公文中,它强调的是客观、公正,要用中性、理性的词。 1 G: O# v' O( E8 o% t
7 z# J1 y; f+ M4 C
1、滥用过头的形容词。
" ?. s+ }: g Q: X5 e8 q* w9 l% m) l3 D, U
比如“会议没有不隆重的、闭幕没有不胜利的、讲话没有不重要的、鼓掌没有不热烈的、问题都是有深层原因的”。 ( S) |, C5 b R2 F/ {8 ^3 ~
' b7 ^4 g2 |% u2 i- v
2、滥用散文化的词汇。
+ Y. r; c7 _- u
4 F2 k5 m5 F5 a0 z0 @+ A" D再比如,有的朋友总想追求语言的华丽,想要出挑,想要与众不同,就容易走到散文化的路上。公文作为传达贯彻国家政策法令,处理日常公务的文书,与文学作品相比是两种功用。滥用太多修辞手法的描述性语言。描述性语言会让人一看就觉得浮夸、华而不实。“罪犯张某,在我公安人员的追捕下,抱头鼠窜”……用在公文中容易使人产生联想,同时会降低公文的庄重、严肃性。因此要避免采用。
" d2 B, M3 Z n0 b& Q3 n1 c( x/ x9 H3 V. G4 U: t2 k; W: q7 y
8 ^8 p- q* Q# m( ^% W6 O0 ~3 w& I/ _: z
; P, P) Z5 S& c/ B
第三,幼稚化。 6 g3 }6 C7 P9 t/ y/ ~8 W$ C1 ^
) S& i! f" ?& @2 W- Y% M 例如“进一步坚决落实XX重要指示”,就应当是“进一步认真落实XX重要指示”,或者“坚决落实XX重要指示”,避免语义重复,等等。
+ J$ J$ E+ P; ^ ~* A$ I( ^
( x* M( H/ M$ l* v% F: I# j
$ Y- q0 c9 H: r7 t6 J
9 W# ~0 g6 i' O# d+ x: @/ T( }9 \
7 v9 ~, Z5 ]% z$ F; d+ H( b" L4 m f, S
( g% x; k4 M4 ?; s- |' d0 _5 l" N* j g4 H5 I0 Z- m) S8 M
上面我们讲了公文要避免的三种倾向。下面我们讲讲要注意的点: ; j0 R3 M9 r) D; e6 R2 M
9 ^7 Q: @: e* ]0 u+ S/ @; P
% B! p) D3 A6 c5 g& {5 X
' b" S7 Z+ w$ |6 v% M第一个层次——准确。 ' o$ w0 R/ M% Y; ~/ f, c$ h
+ O& J; A5 J# r+ J2 r$ P/ E0 f( K: z平实、质朴、客观。总结成就恰如其分,分析问题合情合理,提出措施切合实际。
+ j: T/ Y$ D: U$ L, r# j- Q. S9 X3 c- y; l$ L
1、表达用词的选择要尽量准确。 % B. n. t( k, Q: G# Q" r+ T
6 y: ^8 Z. i' u1 t+ s不要含糊不清,也不要拔高或拉低。特别是数字,据估计、假设、据不完全统计,这些语言要避免,商洽性公文语气可以委婉,但不能含糊。比如,在一份对照检查材料中,谈问题就要尽量准确,不要夸大或者缩小,谈到“重大战略实施推进情况不理想”,具体这样说“战略的落地有时较为滞后,战略与相关配套制度机制的衔接不够,一些重大战略口头上说得多、付诸行动少,还没有完全建立战略实施的长效机制。”里面有时、较为、不够、一些、没有完全这些副词,就是对问题程度的一个准确界定。 2 s% h1 t4 P9 ~
: ~. ?& y+ X. @# a$ U2、最为重要的就是,意思表达要完整。
& V+ R5 _4 B3 I3 f6 a# y* g7 j0 \* X
6 S. H- h, ~ q+ R5 o) I; g不要有语病。低级错误比如错别字、简称不恰当、数字错误等,这个不讲太多。最常见的错误是语法都有问题,造句没有语法规则和逻辑,句子成分不完整,主谓宾语都不齐全,意思表达不完整,感觉读起来话没说完,给人一种意犹未尽、戛然而止的感觉。这种意思不写完整的例子很多。
3 [ v3 J! c- l& T# Y) J8 g3 Z2 a% F" h& R( e
每一层意思一般都要遵循“思路+措施+成效”的基本结构,把每一句话要说完整,每一层意思要表达完整。整体的表达思路就是,按照什么思路、把握什么原则,做些什么工作、采取什么措施,达到什么目的、取得什么效果。
: y2 ]7 s: ?; h1 I: q4 A+ B$ J. U* z2 f1 ^6 t
3、注意词意的轻重。
$ N& M0 T4 z0 A6 s' C, R7 b& \. D* P1 E
, E% O$ }6 ~9 Y& }公文用词严格,该用词意较重的词语而用了一个词意较轻的词语,语言就缺乏力量,意思就表达得不充分。例如,党建工作开头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,”这句话如果写成,“取得了优异的成就,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”,较好变成优异、成绩变成就、打下基础变奠定基础,就给人说过了的感觉。所以,公文写作遣词造句需仔细掂量,字斟句酌。
0 b. U+ M( I- E
7 R9 w0 h- u' k8 u
& i8 G( A$ m% p0 H8 Z0 Z, T2 Z4 q V0 ^! P" S
第二个层次——精炼。 9 F! k( s( ?. U. r
" B% i: L; }, _/ J3 }很多人有误区,一是以为材料长才是好。二是觉得什么都重要,什么都不能丢。但好的公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非常重视语言的提炼,力争做到言简意赅。 6 i. g3 r( C, Z; x& Y5 B, \3 M9 v
+ z$ `. X0 g& M) D5 i
1、避免重复。
/ W$ \3 q2 l( m. V, A
5 d( N; j8 ~! e小标题和内容不要重复、起句和内容不要重复、前后文不要重复。
, H: z3 v! k) a. \# V$ b# |' V1 a0 M" A" c6 _5 f: p$ D
比如,一个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里面:地处某某市的某某局,位于某某路几号,是某某局于某某年成立的,现有干部职工多少人。其中地处和位于就是重复,而且整句话显得很琐碎,应该改成:某某单位此处某某位置,于某某年成立,现有干部职工多少人。
$ V* J' _. t# c# G3 Z' ?8 `/ r( e7 K! C5 l6 A+ \
2、学会概括归纳,不要堆砌素材。 , [+ o) V/ r3 b! L+ E# _$ D$ B
8 H! w& D- Y+ v7 W) H h# l
比如,一个领导离任前的发言,时间有限,不可能很具体详细谈自己这些年来做了哪些工作,只能简要回顾,这个时候就要提炼概括:在任期间,我主导制定了“十二五”发展纲要,明确了单位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;我突出抓好主业发展,努力提升发展质量,现代化强局建设迈出重要步伐;我着力提升管理水平,强化基础基层建设,夯实科学发展根基;我全力推进党的建设,狠抓队伍建设、切实转变作风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。
% j3 N" X5 ~: v( [, x! J6 {0 m: |3 z( @
7 l9 M$ J% w0 V$ Y第三个层次——韵律。
# Y6 W# e9 D* W! i3 c |0 j2 S
$ l& @- h: [- Q0 n6 r7 q6 y& @4 ~ 2 @( F% c0 ]$ r1 k0 _0 S" C
: ]! O$ P) J0 v% s$ ~) p' `
/ _) y3 T4 t2 W. z% T# p
2 K! ?/ g" F% |9 e4 S. {5 L% `也就是用一些手法,把原本平淡、琐碎、啰啰嗦嗦的话,转换成有公文味道的文字表达。常见的手法有对仗和排比,能够使公文语言表达显得更加丰富、更有层次,读起来也觉得更有力、更吸引人。
& @' V- x% Z8 W7 `5 w, T Y+ I0 S+ N/ U' [- S' S+ s1 e
1、用比喻、俗语、典故等修饰一些小的表达。
, N% ?7 `7 b& O0 {) U2 \3 Q; a5 `& e# ~6 \4 a* g
公文虽然不是文学作品,但同样需要讲究形象生动,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公文的可读性,加深阅读者的认识和理解,但是公文的修辞运用一定要注意用接地气,朗朗山口老百姓常用的。 * }0 ?9 ^7 d: n/ e* U" f+ d1 l
& q) B$ D8 R, f, b6 G
0 Z9 e8 G! V: O- }. K f. M$ }2 g% A3 o3 B* } i2 o
2、缩句(要求由600字缩减到400字):
# ~$ [, y: ?4 N: X) |) A
# b( n [4 o1 R" d9 B% | T w
; z! n9 M! O0 f6 F* l6 }' Y; j4 T
原文:突出思想教育,在真学实学中强化党性锤炼。一是以上带下表率学。市委常委会以“两表三单一图”将学习任务细化到周、明确到人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下沉一线送学讲学、领学促学。市委常委着眼打造示范联系点,结合领衔的基层党建项目任务向党员群众宣传精神、提供指导,,以点带面推动学深学实。28名市级党员领导到分管领域部门作党课辅导,带动“千名书记讲党课”,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6万余次;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专题研讨,带动全市党支部开展研讨3558次。二是原原本本规范学。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、“七一”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纳入学习内容,全市组织各类集中轮训291次。发放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10万余本、《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党章党规100问》近1万册,各级党组织书记跟着党章党规下基层,与基层党员一起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。创新开展“两学一做我带头、转型崛起勇担当”知识竞赛,实时检验学习效果。三是借助优势灵活学。用好“红色资源”,组织广大党员到淮海战役XXX烈士陵园、XXX社区“四眼井”等红色教育基地重走革命路、重温革命史。放大“好人之城”优势,从406多位“中国好人”“安徽好人”中邀请优秀党员组成39支XX好人宣讲团,以身边的模范故事弘扬激发正能量。各地各单位积极创新“每周一课”“背包课堂”“XX夜话”“一刻钟学习法”等贴近党员需求、生动活泼的特色载体,提升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 , f* o: P% K. J+ l
/ p! U$ x$ x# J6 q. b改为:突出思想教育,在真学实学中强化党性锤炼。一是以上带下表率学。市委常委会以“两表三单一图”将学习任务细化到周、明确到人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下沉一线送学讲学、领学促学。市委常委结合领衔的基层党建项目任务,以点带面推动学深学实。28名市级党员领导积极带动全市“千名书记讲党课”6万余次,带动全市党支部开展研讨3558次。二是原原本本规范学。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、“七一”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纳入学习内容。全市组织各类集中轮训291次,发放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、《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党章党规100问》等10万余册。创新开展“两学一做我带头、转型崛起勇担当”知识竞赛,实时检验学习效果。三是借助优势灵活学。用好“红色资源”,组织广大党员到淮海战役XXX烈士陵园、XX社区“四眼井”等红色教育基地重走革命路、重温革命史。积极创新“每周一课”“背包课堂”“XX夜话”“一刻钟学习法”等特色载体,组成39支XX好人宣讲团,提升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 来源:你一直在玩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