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草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很不容易。其间,除了要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外,有四个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思考。
要体现高度深度 初学起草材料者都有一个恐慌,生怕领导说这个材料缺乏高度和深度,不知从何处下手去改。其实这可能正是所起草材料的致命弱点。一篇泛泛而谈的讲话稿,一篇空洞无物的讲话稿,领导肯定是不满意的。要起草好讲话稿,必须研究高度和深度的问题。 一是思想认识要有高度。这实质上就是文章的思想性问题。只有思想上有了高度,讲话稿才能切中时弊、发人深省、引起共鸣,产生好的效果。要做到这一点,必须在对宏观的把握上、对上级的跟进上、对认识的论述上多下功夫,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层面思考问题、研究工作。 二是分析问题要有深度。一篇讲话稿有没有深度,关键看结合实际紧不紧、分析问题透不透、采取的措施行不行。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,必须深入、全面、动态地调查研究,接触面越宽越好,调查得越细越好,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多越好,然后再从大量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揭示最本质的东西。 三是高度深度要有机融合。高度和深度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,是对讲话稿起草更高层次的要求。这样的讲话稿,主题一定鲜明,内容一定具体,既有理论又有实际,既有时代特色又有自身特点。 要追求出新出彩 可以说,领导大都不愿意重复别人讲过的话,喜欢讲点新话,讲点别人没有说过的话。衡量一名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大致有三点: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,为上;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,为中;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写出来,为下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:“第一个用花来形容女人的是天才,第二个是庸才,第三个是蠢材。”清代李渔说:“人惟求旧,物惟求新;新也者,天下事物之美称也。而文章一道,较之他物,尤加倍焉。”就是说,天下万物都求新,而写文章尤其要求新。那么,具体到领导讲话稿,怎样才算有新意呢? 讲话稿新,新就新在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;新就新在对一切旧的观念和习惯提出挑战;新就新在写出了“人人心中有、个个笔下无”的东西;新就新在能够及时对某些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提出倡导或警示;新就新在能够清醒人的头脑、升华人的认识、引起人的共鸣;等等。 当然,追求出新出彩,并不是一味标新立异,而要以准确为前提,以适应领导风格为前提。出新出彩主要是观点出新出彩,结构出新出彩,语言出新出彩。 要善于借用引用 初学讲话稿起草,不必忌讳“借”字,要善于学习、善于借鉴。但是,“借而不当”又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个“通病”。比如,有的纯粹就是省改市、市改县,这就是态度问题、责任心问题了。借用引用别人的新观点、新言论、新信息,是提高领导讲话稿起草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如何借用引用,重点要把握三条: 一是以自己写为主,做到借而有度。如果这里剪那里裁,“剪刀加糨糊”,肯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,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。 四是戒除浮躁甘于写。办公室地位特殊,不是领导却有领导的影响,没有权力却是权力的见证,所以办公室干部要调理好自己的心境,千万浮躁不得。作为文字干部,要甘坐冷板凳,愿守孤灯夜,始终以一种平静、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和自己的进退留转,以一种阳光、向上的精神做好文字工作,用辛勤的笔耕和汗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 (文章摘自《秘书工作》杂志2016年第3期。作者:吴兴国)
/ K- V. ?$ D5 _ J# L. n' W
. q7 q2 k; [) h$ k3 K0 s. E
; h. i. }. [% ~) P5 y
" F; b" @4 b; A O4 m+ v9 a& P$ I- A1 w" h7 `* X/ Z
5 p5 H$ w" K- Y- ^. h6 r4 V
. A: c/ _% q: L1 R
% L1 |( v* [* |0 _) R
p" X& s# R, P7 y; R( y- ?
4 h6 F- ^4 Q4 y- H) {/ I1 u0 S! [ h6 O' \
' d z K6 v/ ?4 c! o& I1 r
" m, X4 n1 d- m. g2 m# I1 ^$ G, u% L$ X+ ~1 O! j
5 y& n% w6 y6 K& _ g N
0 B6 S8 W9 V3 I7 i, {
! N' l+ h$ ]3 m" b' J+ l9 Y% K: H Y: @1 i
; Q" `$ w/ h# ?9 h6 L/ P2 \$ G
" t& }. e. ~& b- f+ [2 M% g% t) F0 `+ J! ^) _ }, }' }' G! t
6 e% h- r3 Q) ]; [9 H. ?. S% \! a3 A2 q
+ t2 g/ ?# K7 E9 C
- C' c+ y$ g; u$ ^! G s% n, i1 y
5 L3 e7 ?/ r( V
) s4 e' E3 G6 ]9 M/ i3 B; k8 y' V
9 y: Z5 ?0 R7 C: M2 [* a5 \
, h# ? a+ V! n; o+ ~
% L4 U$ o4 }9 j5 C" N9 ^ d5 d( x
8 p& @) ^, j; v! ?
' G/ C) Y% T9 {9 D1 q9 @0 ~2 F% t7 c. _
# t) ? r) e8 ^4 ^/ ~! x
/ B3 b/ e8 A, ]+ @' L
: W% N; L/ ^" Z% N3 Y: U( O, u! @, W; N% O2 t
0 q. ]/ m9 T; r( u9 o& {/ ^
$ I, q6 B/ } @4 J3 U% `
- a# G; x' N- V' Y" q5 N
* s4 [5 m. D6 v! u+ g6 v6 K
" [) m& l: S1 z& g0 u: F/ e3 j: ?
6 l2 Z1 O& h9 H+ O2 q, C( \- y6 a( A; ]! p; ^. C; Y
0 |( ?3 l% M P& _
' f4 s% N9 ?* F( T. h. K4 o7 @) t# h6 Q
/ E+ B" o( ~* S& ?4 A5 C) X# A% t7 o4 ^! n+ u0 W
- L* `1 s. [. i& S2 Q$ K- B
. a+ ~- n% _. e- N/ u
, c) X' F; s8 G4 M# e0 T( {) ]2 a
$ R8 R+ ~" p# j; M( s" y2 l1 B9 N3 @6 s
`6 u# Z, z( |; }/ a4 J
" `& P& m, ~7 M1 a4 x. \, c/ \7 O4 V. y/ X! T. y6 V
# a" @7 V" B [3 R1 r, ^- n
1 T( M M: p" m4 r4 u& g0 h- o
$ k. {; f% c- }( ~: ^% e$ Z3 o1 U! u) U; @3 i) H* u' O: h5 C$ Q$ W5 g
( e# I: Q( U) F0 X/ |8 X
, ]3 T1 J2 }. e" T) W* s
% U1 T! x% v$ r& }$ O
- z9 Y) x$ |3 G8 W
1 V) C, f$ |+ [/ R
9 |$ }& l; M7 X2 v3 u' `! R' l7 q4 |! L$ r' n' D
0 l/ R( U3 Y' S/ ?' ?
3 u x9 u9 e2 @4 }0 m
( x5 J7 c" i T! v a3 G9 s3 s8 e+ \7 G; W1 k+ k: |# R4 j0 @
( m' r& o# R) h: {+ {) N3 Z
; o: |, ?/ }! L. U. r
; P# f" o+ X8 O' \" J5 n) V- N% M7 _7 ~4 R5 e
6 Q0 s) Y5 M4 Q3 R- u4 W
# i+ @. @) \( e% n' B6 |/ a2 V1 }+ A( b5 d8 U+ M8 L+ l/ B
& \, f! }# ^/ E& H$ W# y
5 ]; L$ O1 p. o, r
% j6 R. }# s: Q% r; M
: T! J! x3 ]8 Y6 ?3 t! \
2 }) h4 S% `1 V
' G1 V i( j6 A5 E. q- q9 B: }* i1 f J5 E+ Z2 n4 {% O( m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