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众秘夜思》首话:畅所欲言(行来思往 2014年8月11日)
: y) z. m) f% K. F8 T$ [& u
* ?* T9 X8 }: n
) O0 W1 ]# b( H6 q1 S8 q
% X7 f# t" t: X( I+ _+ E" l
时间:2014年8月11日
$ ~9 i2 \6 D% H: y1 P( \
8 B2 y: N1 u9 I+ g8 v地点:老秘网“文稿修改演播室”(QQ群号:366351120)
6 {# o, o6 @$ S5 a1 S) ^( c0 a/ F
主持:行来思往
9 P3 d4 E# o& |* g7 ^- T; F$ j* k
8 T5 T7 I4 T. F& F+ \( u整理:向阳花
4 h# a/ r$ A! I6 S% J H1 f4 v1 i+ T
具体内容:
0 g/ A2 W5 L3 C- x
6 H$ y! a7 z% M1 V2 n* ?
行来思往:各位同行大家晚上好。在 “文稿修改演播室”正式运行的第一个晚上,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话《众秘夜思》。
2 {9 }' v3 d3 ]5 h2 j* z7 Q2 U' o$ O7 q* G! p* c: }0 M
首先,让我们为“文稿修改演播室”的正式运行,来点掌声。
+ C( r' f) q6 ?# t+ b. A1 n. E; W2 l. t3 q+ O
今晚主要跟大家进行文字交流。
; G C0 W9 x- |* [! a( v
U( Z, }1 P) {: ]4 T: [$ S5 z3 P' n六层灰:(上次你在文稿修改演播室所讲的)“三点法”主要针对文章的目的和意义这一部分吗?
* ~( X$ C B, P# b; A) N
0 F9 ]- c) Y+ A- v, V/ s行来思往: 用在这一块,比较好使,基本能通吃。
1 G! \$ i9 K( \) ^! ^) O# W E2 c2 G. W O$ H1 g" b
霞光:2 f, C% Q0 G$ c# O
bold">“三点式: n) F5 ^+ p) l: z* a
bold">”,吸引眼球!印象深刻!
. Y/ k! L" Q- a. ~% R
8 S- H0 V* P. v9 `行来思往:目前,主要想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些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,解决下笔难的问题。我也是过来人,下笔难的困难都有过。
2 j: l7 [. f n* Z; S& h1 ~1 V
0 V s8 o9 @( L1 M7 p- h0 \, q
六层灰:(“三点法”中所提到的)“二元结构”能不能理解为:从大的层面向小的方面转移落位的通道?
+ Z# B& y, p# E) i9 A9 m9 s4 Q5 I/ S* |8 e( X+ O( ~
行来思往:“二元结构”,简单地理解,就是标题里有两个不同的主体,一高一低。
, k. Q* C2 o6 k. s8 E+ F3 R q9 B
六层灰:感觉用起来茫然不知所措。最大的问题还是一段话的逻辑结构混乱解决不了,有时候自己念过去觉得很顺,但是领导总能挑出一堆毛病。
' c2 ` K( S" G4 x# `. i4 \! [* s
$ W$ y1 y. D, K7 u6 F! K
行来思往:这个需要一定的历练的过程。在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,和逻辑思维、文字的运用能力。首先方法要对路子。
- M: f; A8 W3 b/ b4 i
4 m }6 w' A+ ^+ z# \/ [! C* e六层灰:恩,前两天看了老秘网上的一篇文章,首先就是说,井要挖好,我觉得方法就如一个容器,也就是用方法去抓平常所思所悟。
0 O6 x+ _# j- G6 i1 l
. ^# g/ q5 t9 B- f4 K0 a冰蓝心:能举个“二元结构”的例子吗?
* P' `( ~7 ` O: n
1 G1 X- v7 e- ^* l4 P7 P行来思往:看一下这个标题,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$ z8 L6 V! j/ L) }& `
bold">” 。这就是我理解的典型的“二元结构”的标题:
( G" J7 b/ u. O& Z6 X一个是具体的活动,另一个是奋斗目标。
a' L' y- b& q2 s
0 g. D: c' Q& H1 i冰蓝心:这样分啊。
9 J+ ]1 _7 _& S/ W8 q
7 d" s3 G; g# f
行来思往:这类部分(工作、活动的重要性或目的意义)的标题,一般都采用“一元结构”和“二元结构”,以“二元结构”为主。
6 J$ n H; a/ r1 D6 Z2 I9 C/ \' L+ Z! X' E o) S5 _
冰蓝心:在日常应用中,有必要这样细致的归类分析吗?有什么意义呢?
; |' x; N, B; K# H0 k& {
' l8 \( o! W7 T( |2 q
行来思往:通常情况下在起草某项工作或活动的目的意义时,需要这样来分析,组织材料,这与我们起草这部分公文材料的习惯有关。比如,谈到重要性、目的意义,我们一般都把所要开展的活动或工作放在全局、大局、整体工作等方面来考量,认识所要开展的活动或工作的站位。
3 Z& l( d% c8 [9 T* r8 N( o
; y, j( `, j4 J( v( e% V% E指尖绚烂:放在环境中来分析?
3 N: J; n8 V2 m. f
$ o) x6 s- p4 f% M路味:醍醐灌顶
9 V8 K1 g, I( m5 A
! y6 o; U* ]( ]1 i3 a' D行来思往:经常写这部分内容,多看多体会,大家印象会更深些。
1 {. Q3 O5 o. h" `8 n4 @* {
# L8 m4 r) v" H; O& f冰蓝心:哦,这都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了,平时在无意识中也许我们已经这样做了,但是没有意识到,更没有从文章结构上给予分析。
w. O3 ^# q9 H5 h# {% u
. v- x4 v) i$ }. D; G' W+ K4 o' `指尖绚烂:比如说某些活动(拿群教说),中央如何部署,习总书记怎么要求,省里如何动作,你该怎么办?比如说分析经济,要从国内大形势,全省规划布局和自身特点来分析优劣势,结论是要清楚认识,困难与希望同在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9 B: X3 I! A' g) p4 B/ _6 g/ H( n h5 y: y' K4 s$ M
行来思往:写材料也要琢磨个窍门,找找门道。
% [! q6 }6 ~0 W5 p" d. R: L6 o$ E) z6 { }4 s* v0 v% x( P5 _
指尖绚烂:跳出自己谈自己,从环境看,从他人看,客观地看。说一千道一万,要全面熟悉工作,这是核心,再掌握方法。先把握好写什么(内容),再追求怎么写(方法)。此后建议学习一些写作和逻辑的基础知识,这方面有很多现成的资料,如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(谢亦森),李瑞环有一个古典诗词摘录,可以看看,增添文彩,再有空,看看张保忠、岳海翔等专家的书,还有一个,以前研究经济的专家王梦奎,写的《怎样写文章》一书,全是摘录的以前大家的经验之作。
@8 F# |% w" t0 J1 T8 w( O
: h0 C) n' R$ t, Q3 w
! M0 U9 p8 w! h0 g9 A( x12.0pt;font-family:仿宋">最重要的就是要多上老秘网,多向行来思往等老师请教,多在群里交流。当前,把习大大的系列的东西研究下,对自己有好处。再建议学习一些写作和逻辑的基础知识。
4 j2 a5 v. i3 G) e# d1 g6 j
& L0 {+ M9 k) r6 @4 V- i行来思往:这是必备的基本功,多学多练。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很多。我个人以为首先选好一本适合自己的,研读透彻些,便于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。
! I4 ^6 G5 e* N) Q/ G! z
" p9 q2 \: F; \8 \& O4 J( x- H冰蓝心:还有我这样的菜鸟,就得多看你们交流
* }* Z/ a$ m5 a3 Y- F; M1 y9 o- m' C6 y8 e j( P' c
行来思往:大家都是同行,利用老猫创设的这个平台,互相交流提高。我们也曾经很菜,现在只不过是以时间换得了一点空间。未来还是你们的。呵呵。
; ~7 W* I7 ]% e" ~! x; x
9 D4 y1 p$ H0 T: p6 ?0 J冰蓝心:问题是我菜的都不知道该说点啥!
* P7 t1 s" b9 j$ R1 x) T: `
$ F0 o, T& d* [0 V Y S, y, _) u9 g6 Y0pt">无悔:: q3 U' {/ l* D0pt">三年最快可以达到什么水平?
0 Q5 N1 u- X6 s f1 p8 I
' m& {9 w( G5 T4 t8 v& x. H, Q
行来思往:这要看自己的功底了。
9 ~6 @" o8 F5 G/ T; K. B, ^2 @ }& y8 [ q+ n
指尖绚烂:这需要一个过程。积累学习的过程。不是一下子全部都学。饭一口口地吃,路一步步地走,知识一点点地积累。
% D$ V: z5 D2 ~9 V5 W- X5 `1 `( J" l8 g! A# y1 }
行来思往:到位。大家畅所欲言,互相交流,也可谈一些个人想法或建议。
5 P; }+ Y0 L: N% P& x3 e9 N+ V. s
5 X1 F8 Z* F! I9 j& Q/ r: |
冰蓝心:我提个建议,咱们这样的交流方式不好把握主题,能不能采取通过实例来开展讨论?选取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选题,然后找一些比较典型性的例子,发到群共享,大家以此来开展讨论
3 ~7 x- F7 j. U8 }9 }; R
2 Z5 b, c/ k" J8 K9 R" e1 I行来思往:交流形式不限。如果我回答不了,可以记录下来,让擅长的老秘解答。我们这些老秘希望通过一些努力,能为新秘们在提高写作能力上给予真正的帮助。这也是老猫创设“文稿修改演播室”的初衷。
+ V6 H# y2 U9 O( k3 x
$ {* {( W8 j' E! f; g7 g冰蓝心: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,像我现在提不出个问题可能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了吧!
& m4 y& f7 \% } Z8 m5 X
8 e3 N; G3 a% W9 r9 P$ [* g行来思往:不妨想想现在面对公文材料最大的困难是什么。
5 Q+ T G+ Q, ~: U: l9 v' }; _ i0 Z
' ?. R( t. N+ W8 I无悔:尽了力写,感觉仍然写得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效果,是什么原因啊?
! I; O \/ Y: P* R* b; N, P/ }+ @" e! f
j9 S6 l: V, M9 h! V
12.0pt;font-family:楷体;mso-bidi-font-family:楷体"> 行来思往:自己可以理一下头绪,看看是观点提炼方面的,还是材料组织方面的,还是结构安排方面,还是文字运用方面的原因。
' `3 c- K% [; l1 f) {' H
* N7 k% h K8 {冰蓝心:我的问题就是遣词造句,往往也知道要表达什么,但是不知道怎么说,有时候将一句话的关键词从网上搜一下,才能说出句完整的话来,真让我觉得没有网络,我就做不了工作了。
! [" |6 p) F4 k1 L* E! q9 {; r. Z: Q- U% y3 B
行来思往:这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,我们现在也常用到。
( _; J9 c; F( N, G! x# C. g$ _; a8 Z9 ^
8 J) P' p8 i3 r
font-family:仿宋">在网上搜索后,将中意的文章认真研读一下,对相关表述可以归类搜集整理,结合材料实际重点组合运用。
% ^' k# ~& p4 k( }4 C
4 S! Y$ P8 @, D4 \7 \9 Q1 L" J始終如Ⅰ: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面对写作任务太多了,习惯在网上先看别个是怎么写的,懒与自己去思考,久而久之,发现不依靠网络后,自己无法动笔了。
( o8 T8 Y: Z/ _" H. p' e" T
" h. C5 S B0 @8 t" n住越湖:我也是这种情况,很想改变,可能是心里还没有建立框架结构。
j5 k3 X: ~" x+ @% Q
5 n7 v$ w" q; U) _8 m. _% \
行来思往:能者多劳啊,这也是大家在工作过程中常遇到的事。
G( |) E0 ~8 y% h4 N- f |7 L% b7 L0 `
始終如Ⅰ:是啊,主要是单位文秘太少了,领导觉得写东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/ D9 d4 S6 `; B- l F9 j
( u+ }' o2 E( C/ I行来思往:领导往往只看字数,不注重后面的付出。
; t4 ]8 p. E6 ^' N! p7 c
/ s4 u" l$ o }& H" q. I9 a求觉迷者:看结果,不问过程。
^6 z1 Q) e, [( K: o$ q" B
0 _* {% b6 D) L8 F" A; Z! b始終如Ⅰ:还是行来老师了解领导。
( C1 J% N/ J- O* Q8 j0 k
8 x. K6 d! r. n$ t/ ~1 K- I霞光:拿到一堆散乱的素材后,如何将其为我所用?如何在瓦砾堆中去发现闪光的珠宝?有时候感觉自己无法在基础材料中去拔高提炼好的观点,以致于写出来的东西索然无味。请教!
* |$ }/ S3 w) v3 V. K
0 F6 T, i6 Q F* N# o8 f行来思往:素材的运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。
4 r# ^* f$ r% g6 p* n! K0 o
$ ?2 i) _: R5 T8 R; x: L
始終如Ⅰ:现在有时写来写去感觉有点走火入魔了,最近调换了新单位,还在熟悉情况。
5 T8 s G7 P5 A
1 t7 f9 B# F, }& b行来思往:偶就是这样过来的,很残酷啊,聪明人都跑了,偶还在坚守。
- {7 A, `% v7 l% P4 X7 Z( X
{; W! A8 \$ l U |+ B2 h
求觉迷者:涅槃再生。
/ a6 u- U0 p. H& {2 ?/ K
4 m% h" M) S9 ?0 b还有谁?:怎样积累词汇,怎样运用词汇、固定词语的搭配,怎样分层?还有好多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。
4 M" ^. r5 I {# _/ y# [8 x0 A# _8 ]$ G
- Q4 C# G( W. p! B1 K1 p* ?font-family:仿宋">始終如Ⅰ:我发现在我们群里的人,都是不断追求自我、不断向前冲的人,很荣幸来到这个群里。我之前的经验就是看人民日报、或者看领导的讲话,把一些写的好的词汇积累下来。
8 g9 A ^$ T8 d" \ c4 P( L, |( n& r0 a1 a* D% X& }
欣雨:搭好框架,但是如何让材料充实起来、生动起来?这个把握不好。
" R5 f' c* A8 Y- E/ s
2 U2 \* D' f3 k5 [ K& g/ f: P
求觉迷者:讲话稿可以先搭框,而总结类的要以事为主,提炼观点,不要被框架框住。
b, X3 u, k2 ]+ d2 |: _ u
/ R( a5 a5 a) p始終如Ⅰ:群里面有哪些大侠看过谢亦森《大手笔是怎么炼成的》这套书没有?其实写东西最难的就是搭框架,装内容我觉得还稍微简单点。
4 M- c, a7 C$ s* S( z/ A. }2 ]' O* h' d; E* k2 w# J6 h3 [' u
求觉迷者:词汇积累要依据领导风格,依据单位工作特性,为谁服务就为谁着想,不是你的喜好。
! X8 v' f+ _' ?# A% {
3 D$ \( E1 S. y+ u) L1 e& I行来思往:词汇运用,素材提炼等基本功,需要平时多看多用,活学活用。
9 Z# [# U9 e6 T# ~- s% d
% }- X" y6 S& P: ~" W$ h* U* x旭旭:框架要怎么学习?
" L- y/ a7 |! e, D6 {( D0 Y" I6 u0 E! j# e& c
, l3 B) t9 ?: Z) y" Y( c' u
% y4 z/ {1 v* L) u' h- J) O+ @4 Y%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