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贾陆英老师学《论语》为政篇第20章
/ R! ^4 a" @' g5 H. [$ O) ]/ ~: \(2014年3月27日,ysh整理) $ [$ C4 w2 n' F% b9 f! ?
4 F- v/ S- p6 Q8 m
3月27日下午3点30分,《“论语”札记》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“重温经典读书会”QQ群14260122里面,就《论语》为政篇第20章进行了讲解、探讨和互动,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。 / e+ f5 a2 [" M7 o
贾陆英: 各位网友大家好。今天下午,我们学习讨论《论语》为政篇第20章: - R2 I' j: U2 ?# b/ a3 j
季康子问:“使民敬忠以劝,如之何?”。 7 B: a: S' ~5 n3 A0 f2 c
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;孝慈,则忠;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”
" Q" F1 `+ m4 V2 E; K季康子:鲁国大夫,姓季孙,名肥。康是谥号。 * [. x5 a7 T+ A1 o0 M
以:连词,同而。 0 [5 a: |: `6 X) v7 @
劝:勉励。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。 1 ^0 a8 i4 A; N& I5 H* k
孝慈:指当政者自己实行孝慈。 3 i. _- W& C3 u# f$ J- @3 z
季康子问:“要使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、忠心,又能加倍努力,该怎样去做呢?” - P& ?' b# C F- `# h- v1 |" G
孔子说:“你用庄严的态度对待百姓,他们就会尊敬你;你对父母孝,对子弟慈,百姓就会忠于你;你提拔善人,又教育能力差的人,百姓就会互相勉励,加倍努力了。” 4 c. y" p4 F: d- P5 c5 n6 I8 }; _8 n
本章是孔子“为政以德”思想的具体阐述,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。请大家发表意见。 $ J- G6 E1 j. C5 a$ b5 V- n
滨海工商唐:这是当政之人在德行方面的基本要求,但是社会变迁,现今体制下内涵和外延早已逾越出了孔老夫子定义的范畴了。 " N: Z( K0 @* s' C. T" T
流畅: 对于管理好国家,孔子的理念是“庶、富、教”,就是让老百姓人口众多、生活富裕、接受教育。
# Q& t$ I3 L. s% t) g2 K8 Y贾陆英: 鲁国权臣季康子说,要教导民众做到“敬”和“忠”,问孔子以为如何?
" A' f3 B& ?; H; g! T5 `孔子告诉他,空泛的说教是没有用的,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在部下和民众面前,要有发自内心的庄严和真诚,这样,他们自然就会尊敬你。 5 V2 N5 ^" y, d0 p
“孝慈,则忠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用孝敬父母、爱护儿女那样的真情实感对待部下和民众,他们自然就会尽忠于你。
5 g2 J/ Q: j$ R“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提拔和奖励那些躬行善道的有德之人,诚恳地教导和感化那些能力差、做不到的人,他们自然会互相劝勉,加倍努力。 ) @" O. q/ m/ W
彼岸:我想这与修齐治平是一体的,但是否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,忽视了强制的规范和引导?习大大的三严修身、用权、律己。也道尽了含义。官有法制,民从私契。又该怎样理解? + y0 m- \ t- g* W) U6 s% ]# T
贾陆英: @彼岸:我想这与修齐治平是一体的,但是否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,忽视了强制的规范和引导?
8 b$ \1 ?% W( H1 g# b——这依然是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问题。孔子并不否认刑罚(法治)的重要性,但他认为,刑罚和德礼相比较,后者更优越。 ( h4 v8 r) {- b& Q( ]* t
习大大的三严修身、用权、律己。也道尽了含义。 Z( s% M/ o1 U4 S( |+ J! J& f
——是的。习总近日还指出: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、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,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,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、尊道德、守道德,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,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。 6 O/ `3 H: R- E8 [5 I m9 q
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,是我们党治国的基本方略。法治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,德治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,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偏废。然而长期以来,特别是“文革”的“批孔”运动,使儒家的德治思想遭到粗暴批判和否定,其影响所及,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把道德修养看作“细节问题”,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。无限夸大道德教化的作用固然不可取,但是,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案件一再证明,fubai分子走上犯罪道路,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。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,贬低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,同样是要不得的。德治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,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宝贵思想资源,应该认真地挖掘和梳理、继承和弘扬。 # l3 B ~% E1 C3 W
我们制定了许多法律,也惩治了不少贪官,这无疑是完全必要的。但是,为什么fubai问题仍有蔓延之势呢?一个重要原因就是,缺乏具体、深入、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,导致一些人精神空虚、价值观错位。这恰恰印证了孔子之言。事实上,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强制人们遵守的道德底线,理想、信念、道德教育才能引导人们明善恶,辨美丑,知荣辱,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和兼济天下的人生追求,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的巨大力量。 1 H/ q4 `+ ~5 D
琢璞居主人: 就如同我们这一届的领导班子,身正气壮,通过打贪治腐形成了向心力,再竭力推动法治进程。因为法制也是需要人推动的,先管好人,等一切都上了轨道了。个人的贪腐也就会得到治理。如同美国宪法制定之初,华盛顿等一大批道德高尚、为政公明的人推动整个美利坚奠定宪法的绝对权威。
1 e0 P- H0 p* z, ?5 B流畅: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为政者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,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% _/ B# k* N8 G& \6 Y; @零: 又是人治哎。有德的统治者挂了,怎么保证后来者也有德?历史长河中贤君没几个,昏君暴君可是一抓一大把。没有权力制衡,任何人都免不了被权力腐蚀。
! a3 ?# u& o; k% ~9 ~) R& i* N贾陆英: @流畅: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为政者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,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——
3 H8 I+ ^* b5 `赞同。孔子形象而深刻地指出了“德”对于为政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性,他说,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众星共之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为政者有德,是因为内心有道,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高风亮节。有了这样的高风亮节,人心才会信服,就如同“满天的星星向北斗”那样,具有向心力和号召力。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 ( Z. ~! L5 U6 z9 r
@零:又是人治哎。 & ]+ G: w2 O- ^, U2 Z( r$ H. P0 @
——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,从古至今,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,正确的。这与“人治”是两码事。
0 e% Y- B" _3 e& x( Q0 P零: 个人以为还是应当制度先行,以身作则的事情,你可以做,也可以不做,做了更好,不做制度在那。
; }9 y* P9 v* _7 v' r贾陆英: 有德的统治者挂了,怎么保证后来者也有德?历史长河中贤君没几个,昏君暴君可是一抓一大把。 - @$ u! _* d% A/ v
——这是历史事实,是中国几千年专制制度的问题。鉴于此教训,我们今天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,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。片面强调德治而否定法治,或片面强调法治而否定德治,都是错误的。 # {' H% F: o/ A8 X6 n9 n( K( a' f
零: 贾老师说的没错,但应法治为基,德治为辅。道德教化在于精神文明领域,法治是立国之本,孰轻孰重? & l9 k3 ?" Z5 _
贾陆英: @零:道德教化在于精神文明领域,法治是立国之本,孰轻孰重?
- ?! G3 c" {8 g2 c3 B- M; y" U- P' O- h——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偏废。 + p& m. e- a) T% L7 g
半壶老酒: 对内德治,对外也得德治;法制与德治相结合。辩证法,既是民办观,又是方法论。既是世界观,又是方法论。
2 H( ~2 n6 I' b8 L( W, W) C; c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