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书要具有精深的语言文字功夫。写作中有非常严格的语言文字要求,须要反复修改。而和谐之美,是当今文艺众家的共同追求.和谐之美的核心所在,是要求审美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始终处于矛盾统一之中,相互协调,多样统一.写作艺术中的合谐之美首先要以坚实的文字.写作功底为基础,以体现其真;其次,应以深邃的文化底蕴为前题.以体现其善,第三,交出作品格式,基本笔法、字法、章节等诸因素的整体协调一致,以体现其美. 协调工作不仅工作量大,而且难度也高,事关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。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秘书,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。,当好办公秘书,就要花力气研究如何做好文字协调工作,并搞好协调备忘录写作。 一、分清协调工作的不同类别 要做好协调工作,首先要分清协调工作的类别。不同的协调工作,有不同的要求,有不同的处理方法。因此,分清协调工作的类别,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前提。 现实中的协调工作,大致可以分为三种:组合协调、矛盾协调、职责协调。所以,我们得重视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。文章的表达是否协调,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。很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,写作时随意性很大,结果就带来了表达不协调的问题。) H& }; s! S: z- i& ]& E, |: o
1 k; Z, l, W% p" d- R
7 O0 f$ s ^: N* { i4 ? 一、表达方式单调乏力。表达方式有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和抒情五种。在一种文体的文章里,当然应该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。但是,如果记叙文中从开头起,一直叙述到结尾;议论文中,从开头起,一直空讲道理到结尾;散文中,抒情不断;如此这般的作法,只会适得其反:带给人的是单调,乏味,表达效果差。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们写记叙文,不用描写和适当的议论、抒情。即使用,也不注意与记叙中心保持一致;他们写议论文,不用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,或者说理与举例两张皮;他们写散文,不写景,不叙事,结果文章毫无生气,呆板沉闷,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。对于这些表达不够协调的文章,我们大多判到中等及以下之列。( @! v. g' ^5 G
8 \5 @- h1 A! t5 F$ ?) c
6 F+ f L: W6 b1 V. W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依照惯性行事:写人,必定要先交待人名,叙写外貌,接着再概述事例来反映他(她)的性格或思想;写事,经常是开头点明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,随后清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从表达方法上看,要么平铺直叙,要么空发议论,要么滥发感慨,让文章“千篇一律”、“千人一面”。这样的表达,可能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,但是,肯定存在表达乏力的问题。/ `4 G4 g0 [6 u1 ~. T/ }4 ~
: m3 t6 u9 \% u8 T: H
. Z7 e3 B4 T8 `! p* W( h ~1 \6 G
二、体式要求不闻不问。有些同学爱选用日记、书信、演讲稿、节目直播、人物访谈、寓言、童话、通讯报道、说明书或者实验报告等非常规形式,但是不顾这些文体的基本格式、基本表述方式:比如,标榜是书信,相关的格式却不到位;标榜是剧本,却没有戏剧冲突,等等。0 s8 ~9 z8 V; N2 L
7 K8 x P2 l% O0 |
& g* M+ O/ Z$ m$ t# c( b! C 三、写作顺序无序转换。有些同学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感,一会儿采用倒叙,写回忆中的事情;一会儿又回到现实中来,写眼前的事情;一会儿又插叙,写不相干的往事。这样一来,一件事可能被写得支离破碎,读起来业很吃力。
* k. e2 r- F& d# T' U& [2 x q' K( h' O9 w: I6 D) n3 h
0 s/ \6 v- {2 e' z/ ] 四、语言风格随意变化。有一篇文章,开头讲究风趣,用了戏谑性的语言,产生了很幽默的效果;中途转为深沉的语言,给人讲了一些哲理。文章的情节、感情基调本来没有什么改变,作者的语言风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,很别扭。
0 v' _/ b# w+ N
. q) }3 ?9 G$ p* {
+ d0 M* d0 P5 _* e5 l/ J, ^ 五、文题配合别扭生硬。比如,面对《小议顶撞父母的现象》一文,你选用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,背离了题目要求的议论性风格,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和题目不相协调的局面。
" v" z2 N. b m1 H/ D/ |9 I2 J, o8 n3 D; l# M3 b$ `( k- }
5 V; n- J- _7 I: w; A1 j
【感悟升格】
- ?4 F! a- V$ P! d' _: m( C" ?0 E* e; M! n+ m8 H
% `+ U( `3 F5 N: X) L* H' p 下面是《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》一文中的一个片断:
/ V4 d" U3 \2 t+ @) U2 Y* ~5 S, K5 Y5 P
3 \ A2 R" k, M1 r8 w7 U! p
反方主辩站起来说:“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。但是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,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,我们也会听到掌声,从掌声中我们不会听到什么。这样的掌声对我们并不重要。”一旁的反方队员都很得意。主辩接着大声说:“我方认为,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,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不要给掌声。”这时候,下面响起掌声一片。反方主鞭高兴地笑了起来,然后坐下了。辩论越来越精彩了。
8 H2 Z) q) R; L. \# n0 R2 d5 _" R$ |+ z- A/ r: f
+ \; U& d4 q9 F9 f 上文采用一般的叙述方式,写出辩论场上人物发言的过程及其相关人员的表现,本也无可厚非。但是,标题是“关于掌声是否该吝惜的辩论会实录”,说明本文只能记录辩论会上的辩论交战双方的语言。至于用来渲染气氛、交代背景的内容,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,应该尽量回避不提。至于作者自己对辩论会的评论,更是大可不必了。修改本文,一是应该删去其中的一般性非人物语言,留下来的非人物语言放在括号中以示附录;二是适当使用一些语气强烈的句式,以增强论辩的力度。下面就是修改稿:
5 y+ _! \" R; Q2 ^2 e0 d
; R; Q" p5 C. V" }8 S1 E/ y + y; b# u8 T5 X# P3 a
反方主辩:诚如对方主辩所言,我们随处随时都能听到掌声。但是请问,课堂上同学发言卡壳时,比赛场上运动员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时,演唱会上看到了让人倒胃口的节目时,我们也会听到掌声,从掌声中我们会听到什么呢?听到敷衍,听到起哄,听到倒喝彩。这样的掌声对被鼓掌者、对你自己也很重要吗?我方认为,掌声不可随时随地随便,不需要掌声的时候请吝惜你的巴掌
4 P0 q' D: o" z1 m. @" w: y; f* G) @$ X7 K8 d& C; l
1 O$ W! I$ I. @ A1 S: c% F5 | 修改之后,原文记录了反方主辩的话语,对相关情况的介绍安排在括号里作为附带说明,这样一来,突出了重点,也完全符合“实录”体文章的写法。在论辩语中,增加了一些论辩场上常用的反问句,增强了语气,强化了表达效果。; k. V C- d/ M: L
; ], \! ?: |2 x. i* Z0 e
, L, {8 l1 J U6 x 【实用技法】$ g% A5 Q/ S! H; X4 r
: K) S. E. v5 C; U6 F }
# x+ U5 ^+ }; S) ?$ a# M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,优秀文章大多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产物,单独运用某一种手法很难写出出众的作文。要实现表达协调的目标,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:: x9 d T+ T) ?" w
4 |; z/ |; d) X- _' D
5 E* e2 e& ~6 ^- |8 t
一、准确把握文章体裁
* |" n. e1 }0 c% h, Y
' @; M2 R7 _3 j$ u9 _9 F2 s & {0 L( j2 z, K7 N2 h" Y6 f
之所以要先把握未来文章的体裁,是因为一定的文章体裁是与相应的表达方式相配套的。比如,记叙文必须以记叙、描写为主;说明文必须以说明为主,等等。有时候,拟题者给出的文章题目具有鲜明的文体倾向,比如“××之我见”、“说××”、“××综述”等题目,就必须写成议论文。这时候,我们就要遵循这样的文体导向,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。至于文体让我们自选的题目,写作前也要先明确自己准备写什么文体的文章,从而好恰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。
9 _6 [% P: U3 E, G4 v. y$ f0 _7 r+ o- |" t- m; N& F6 I6 Z; y0 [
/ p& P. j8 K" B8 A
二、综合运用表达方式
; B: N4 J9 V) z0 K6 ^. g& ~" F" b9 ~- N
- ^# O/ C; F- v0 }9 L2 Y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