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3日,在北京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内,人们在被雨水冲刷的台阶上行走。 当日下午,北京遭遇强雷雨天气,白昼如夜,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。新华社发
! m% L, O. x% {& L0 _) j C
; y$ F+ q2 G0 r 北京昨天下午迎来大范围强降雨,截至16时30分,市区大部均出现明显降雨。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。受此影响,城区部分路段出现拥堵现象,首都国际机场所有进出港航班均被取消。9 u& V4 K4 @2 W+ W5 {
3 W& i5 M9 F6 t; |2 U, A# e3 O
二、措施分析* \( k) F0 o! v
; O) p4 u, N) `* R 面对“逢暴雨必涝、逢暴雨必瘫”的现状,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三方面问题。+ a. h/ M1 H" w6 T; M" r
0 a4 v7 Q1 t. D% F/ Y$ u8 h3 o3 F8 k
其一,如何做好暴雨预警机制?北京这场暴雨确实来势快、势头猛,简直让人措手不及。但是再快再猛,也有迹可循,相关部门在预报暴雨的同时,能否建立较为详细的应急机制?不能等暴雨来了才慌了神。如果早点提醒,以及尽快布局的话,老百姓也会心中有数,妥善安排自己的出行等。
7 }. b) c9 g8 p' Z/ w i0 w2 O* y& U0 Q* [* b
其二,如何合理规划城市?中国社科院学者袁晓勐直言不讳地称,“目前,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、城市规划队伍、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,普遍表现为重生产、轻生活,重收益、轻环境,重短期、轻长期,重地面、轻地下,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。”显然,这种抨击不是无的放矢,它的确勾勒出了不少城市积弊。避免悲剧重演,就应吃一堑长一智。简言之,在以后的规划中,别再只注重面子,而忽略了里子。. B* N7 V. r# B- e( p: T
3 z" U; V6 X' I6 s 其三,如何积极应对城市大涝和瘫痪的局面?城市一涝,百姓就举步维艰;交通一瘫痪,无疑更可怕。面对大涝和瘫痪,城市管理者应该多思考一番,多着力应对。对现有不合理的地下设计,可以调整的就尽快调整,可以疏浚的就及时疏浚。提前应对,方可临危不慌。
* t, Y2 O; q( ?5 u/ [ h& R( d5 S, E% p/ d/ L) L& b1 ?' e3 m- z2 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