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文不仅要文字通顺、条理清楚、方便阅读理解,而且要体现它特有的政治性、业务指导性、定向表达性、思维逻辑性和直书不曲、特定的体式要求等特点。由于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,经过人们反复运用和长期实践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公文比较稳固而鲜明的惯用语言模式。恰当地运用这些语言模式,不仅可以使内容表述准确、严谨,而且有利于表现 公文典雅、庄重的风格特征。8 ^0 Y3 g% i7 s- C
# s8 E( g7 h w2 H+ m a
一、时间表达
! E6 |# D+ W, @$ @# u/ N0 F6 S6 o9 k6 z# l( D
时间不仅记录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,而且是对受文者的行为施以强制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公文写作中的时间表达应该概念准确、明白清晰。) n. Q) y1 R" v
1 h% P) W* B9 N0 F6 O# Q: A+ ?
1.在下列几种情况下,表示时间概念必须使用汉字。
+ \* R+ d5 a% T: ?+ h3 x
+ A2 w, R- i: J) ~! E2 D①行政公文中的成文日期,因其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时效,因此需用小写汉字完整地写出年、月、日。
0 F6 G" o/ j4 J/ \$ L
& a9 Y3 e s# \, X# B, u1 y②正文中涉及的农历(夏历)日期如“正月二十”、“腊月二十三”等,不能写为“正月20”、“腊月23”。
+ J! r- ^ d; a0 R: G# }7 X3 I) k* \ @
③星期几一律用汉字,如“星期三”不能写成“星期3”。0 [3 Y2 ~) \! r9 n/ Y6 a& c( g
! [2 `. t9 a% V' f* b w
④正文中涉及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,如“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”不能写为“太平天国庚申109年 月24日”。2.在下列几种情况下,表示时间概念应使用阿拉伯数字。% n5 m4 A! R u+ e
( P2 _6 G. S( A3 B' W- q0 T R
①公文标题中的年份。如《××省关于200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》。! B; _2 f' z- V$ v t8 N
6 W! r+ N' i U
②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度应当而且只能使用四位阿拉伯数字来表示。
! S' t" k2 Y1 f
- j6 [+ {7 B8 ~. w/ {③正文中涉及时人物生卒年月日及公元以外其他纪年时,应当使用阿拉伯数 码书写。如“鲁迅(1881.9.25~1 936.10.19)”,“民国35年(1946年)”。
% } X' k) X8 {" l6 z! t- ?3 Y5 q$ d7 b2 v" |6 D3 G
二、专用名称的表达
6 f1 l! u: F: l/ z9 h& C
- \) A; J- s) s* ]在公文写作中表述有关单位的名称及人物职务、岗位和姓名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1.同一名称多次出现时,要保持前后一致。人员的职务、工作岗位常有变动,撰写公文时要细致地核查、校对,使之符合实际。# X6 r- I4 y. g% b
, V7 t5 X7 a3 }% x2.单位名称第一次出现时,应用全称或规范性简称。" H( X/ A" r% h4 J
# r- }$ i+ D$ m
3.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,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职务即可。本文由老秘网推荐,如××同志既是市政协常委又是市农业局的局长,在政协的文件中写”市政协常委×××带领政协委员10人对全市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“即可。
0 y* ~3 w8 `" ?, N* Q. e) O/ I( V* L( h. z, M* `
4.当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职务时,表述应先党内后党外,由大至小排序。如“县委副书记、县长××出席了会议,县委常委、公安局长××到会祝贺”。: w6 K9 r) j! R* u: y9 O
( }* F) ?- L% }4 y: u$ K
5.国外人士的姓名、职务应以新华社的标准表述为准,如无标准译名,应注意保持译名的一致性。如“布什”不能写成“布歇”、“里根”不能写成“雷根”、“国务卿”不能写成“国务大臣”、“外交大臣”不能写成“外交部长”等。$ }' m, Z, x0 k4 h; c4 T! G
$ ~4 {. l3 b( x$ E
6.表述各种职务、姓名时要用全称,如“市总工会主席王宏生同志在会上讲了话”就不能写成“宏生主席在会上讲了话”。0 f& p9 l$ W. S* \; D! q1 `
( o9 Y* d; G& h! A三、数量表达1 S% e6 z- K, d \
$ u* W0 d; } g" G' `* S) P人类社会生活时时刻刻都与数量有关。公文中数量概念的表达有其特殊的规定和要求。. d, m- j6 u9 w( ?* j$ O
" O9 Y, f# u* O
1.表示数量、长度、重量等各种计量数据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,如“58公里”、“32人”、“120万吨”。
% o9 p; u6 e/ q! l7 \5 J' }+ K, k0 `$ R
2.表述事物的数量时一般“名词”在前、“量词”在后,如“公房58所”、“重大事故起”。
* h0 |1 O. f. `( n9 @8 H. }3 r
( O% @4 C( ?# w5 E; Q/ G+ R. a3.当人或物数量较大时,通常还应列出一个代表者,如“教师24人”应写为“教师王鹏等24人”。
4 L# @2 X2 b& `! g' Z
/ s, H7 M' c5 _4 e: C: z/ [5 E4.百分比的表示应用阿拉伯数字,如“41%”。% ?# d' g4 L. ]5 h
0 P1 f8 k% z2 t: @! v5.除特殊情况下使用约数、概数外,公文中的数量概念应使用确数。
! v# E9 s( b2 q8 b% S8 s
& z2 f) q% N: b6 V2 S6.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,表示减少时则只用分数而不用倍数。如可以说“增加了三倍”,却不能说“减少了三倍”。
. P* [( m7 l) j. p# M* l( r& X' f) x- Q8 W% d/ E
7.在用“以上”、“以下”表示数字分界时,为准确起见,应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,如“十七岁以下(含十七岁)儿童不得入内”。8 E3 {2 T3 H( G$ W# o3 A( \. g" D
2 b: t% @: M. W& b2 ?& |8.“两”字不能作序数,但可以用来表示基数,要注意与“二”字的区别。如“五十二”不能说“五十两”,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”则可以说成“两万五千里长征”。* [1 ?3 ]1 I+ U0 l0 `* [
7 `8 a2 v U. R$ P5 E9.“增加、提高、增长、上升、扩大”或“减少、降低、缩小”等词语后面带“到、至、为”与带“了”或不带“了”字相比,语义差别很大,应注意区别。
. d$ U; l' K2 v* G" Y7 n! `4 t" m$ {8 h4 A& u3 Z: B( @, K
四、程度表达
8 q- z u9 T" {; ?! E3 J' L& g% R. t% x4 B$ T5 Y: _2 c
0 I; a) ]( r; @) ?" F" f
4.句子中出现的表示范围的词语前后不能互相矛盾,如“凡现在生产岗位上的工人同志,不少是在解放初厂里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进厂的”。文/孙际垠 |